所在位置:網(wǎng)站首頁 > 平橋文學(xué) > 瀏覽
2020-06-28 來源:平橋區(qū)信鋼學(xué)校 作者:映山紅
站在凱旋橋上望去,蜿蜒曲折的明河一直伸向無窮的遠(yuǎn)方。河畔的兩岸,一片鎏光溢彩。雨后天氣微涼,適宜散步。于是,約上即將南下的閨蜜,走向了這夜色撩人的大明河公園懷抱。
從橋上走下來,穿過一片茂密的竹林,向左轉(zhuǎn),就來到河邊的三米寬的觀景步道。還沒走近明河,迎面而來的是一陣涼爽,習(xí)習(xí)夏風(fēng),微微潤濕著的空氣,讓人神清氣爽。
走在紅磚鋪砌成的沿河道上,路面有些潮濕,不由地放慢了腳步。這種悠閑式散步,倒也給我們增添了不少夏夜的情趣。
昏黃的路燈下,林蔭小道旁既有修剪整齊的人工種植的綠化帶,還有原始的林帶及景觀樹木。每隔一段距離,七彩的燈光照在植物上,亮了兩岸的植物,更亮了來來去去散步人們的眼眸。明河公園靜謐的夜晚,一下子變得溫暖起來,喧騰起來。
最惹人眼球的是明河的十大景觀。在彎彎曲曲的河道兩岸,它們被精心布局。明河飛瀑、明河晚亭、明河臥波、明河古渡、新建木橋明河蕩月等景點(diǎn),在夜的幕色中,各種彩燈不斷變化,裝扮著這些景點(diǎn)的飛檐翹角。它們星星點(diǎn)點(diǎn),散落在無盡的明河兩岸,與明河水交相輝映,構(gòu)成了一幅空靈的水彩畫。而我們,也成了這幅畫中移動的景點(diǎn)。在氤氳的燈光中,靜靜流淌的明河顯得更加悠遠(yuǎn)而寧靜。
步道上的行人不少,他們或三三兩兩,或三五成群;蛉缥乙粯訋е跻姷捏@喜,駐足精致的欄桿前,拍攝這美麗的夜景;或迎著夏風(fēng),站在景廊里觀望周圍景致;或搖著蒲扇,坐在景亭下驅(qū)趕蚊蟲納涼;或兩個人肩并肩,親密地坐在路旁的長椅上休憩……在不遠(yuǎn)處的路燈下,還有幾個夜晚出來擺著地?cái)偟男∩特。他們和顧客近似玩笑的討價(jià)聲,劃破了明河河畔幾個世紀(jì)以來寂靜的天空。
走到一塊巨大的綠色草坪前停下。一塊近似方形的黃褐色花崗石塊,引起我的好奇。借著幽暗的燈光,打開手電筒一照,只見上面寫著“明河古渡”四個字。望著黃燦燦的工整小篆,望著河畔那一叢叢蘆葦,望著蘆葦下那悠悠的明河水,仿佛走進(jìn)歷史的隧道。
那兩岸林林立立的斷壁殘?jiān);那頭上裹著毛巾,光著脊梁撐船的壯漢;那小心翼翼扶著船幫,一臉惶恐的渡船人;那滾滾而來,漫過河堤的濁浪;那河面上飄浮著枯枝殘葉,打著旋兒,推推搡搡,流向遠(yuǎn)方,消失在城鎮(zhèn)的盡頭……滄桑古渡,猶如一部鴻篇巨制,頓時鋪天蓋地而來,在腦海里不斷上演。
想到這些,突然有一種凝重而蒼桑的歷史感。不知道今夜的明河河畔,明天還會有怎樣的故事將會繼續(xù)上演?
抬頭仰望,一輪孤月似鉤,掛在西方,若隱若現(xiàn)。“江畔何人初見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”?自西北向東南的明河水,蜿蜒向前,它橫亙在申北大地,靜默不語,見證著小鎮(zhèn)的變遷…… |
© 2000- 平橋新聞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. 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(quán)不得復(fù)制或建立鏡像 法律顧問:張慧君 孔濤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(wù)許可證:41120210011 | 豫公網(wǎng)安備41150302000135號 | 豫ICP備2021020112號-1